【国脉】政府网站普查是"互联网+政务"的集结号
发布日期:2015-04-17
4月16日, 2014年度上海政府网站测评总结会暨2015年政府网站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国脉互联总经理、首席规划师郑爱军受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邀请,出席会议并做了《全国政府网站普查工作相关解读》的主题讲座,结合国脉互联政府网站评测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对国办15号文(2015)与57号文(2015)*进行了详细解读。上海市17个区(县)政府、47个市政府部门和25个开发区(园区)、管委会网站主管部门领导和网站负责人,共计1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郑总首先对当前我国政府网站发展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她认为,在政策方面,无论是100号文、57号文件还是最近颁布的15号文都充分保证了政府网站在信息公开中的平台作用,并确保政府网站在新媒体时代影响力和服务能力提升的目标实现。另外,她指出,我国各级政府作为监管机构,需要的是划定运营底线,确保政府网站"不越界";民间智库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则应积极探索行业发展方向,确保政府网站"不掉队"。
随后,郑总简单介绍了社会各界反应政府网站的各种问题,认为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有利于我国政府网站的社会监督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此外政府部门在回复问题时应把握五条底线:真实底线、常识底线、及时底线、人文底线、法治底线。国脉互联政府网站评测研究中心认为,刚性管理+柔性引导成我国政府网站评价新常态,具体是指对政府网站的运营底线将推行"刚性管理",必须恪守"底线原则";在发展方向上,民间智库和第三方机构将担当"柔性引导"的职责,对有潜力、有条件的政府网站进行引导、培育和支撑发展。管部门的"刚性管理"与社会力量的"柔性引导"将成为我国政府发展的新常态。
在对国办15号文件解读中,郑总详细讲解了此次普查的目的、范围、方式与组织、时间安排、指标说明以及扣分细则。她指出,此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将解决我国政府网站发展的"元问题",即"什么样的网站是政府网站,什么样的政府网站应该'消失'",也为政府网站划一条"警戒线",筑一道"防火墙"。
此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指标是跟据国家政策文件的要求和社会各界反映的突出问题而设计。在郑总看来,指标在内容管理体系建设上,厘清国办、省(区、市)政府部门办公厅和国务院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在内容支撑体系建设上,明确协调机制牵头人和具体承担机构,规定了线下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责,理顺政府网站运行管理团队和服务外包团队的关系。可以说是首次界定政府网站独有的政务属性,完善信息内容建设的行政管理职能。首次建立全国政府网站信息内容两级管理体系和信息内容支撑体系。
此外,在内容保障方面,健全政府网站信息内容更新的保障机制,监测内容更新情况,对于内容更新没有保障的栏目要及时归并或关闭。 这意味着必须存在但没有支撑能力的栏目将要推行信息外包,必要性不大且不具备更新能力的栏目将要实施关停。
反馈系统方面,开展在线访谈、意见征集、网上调查等,收到网民意见建议后,要进行综合研判,对其中有价值、有意义的应在7个工作日内反馈处理意见,情况复杂的可延长至15个工作日,无法办理的应予以解释说明。这足以反应政府网站不再是政府网站管理部门的工作,而是政府业务部门"网上协同办公平台",政府网站要充当"网上信访办"和"民间智慧的集散地"的角色,是网民意见前台受理、政府部门后台办理的第一通道。
文件要求确定一位负责人主持协调机制,每周定期研究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可见网站主要负责人需要定期轮流担任网站内容的审核者、监督者,并对网站内容负责。"总编辑"的角色在未来政府网站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要。
文件还指出,职能部门要根据不同内容性质分级分类处理,谨慎掌握敏感问题的分寸。要明确信息内容提供的责任,严格采集、审核、报送、复制、传递等环节程序,做好信息公开前的保密审查工作,防止失泄密问题。这实际上除了制定内部的信息内容分级管理制度外,还需加强人才的引进,需要具备娴熟的内容策划能力与政治敏感性的编辑人员才能胜任。
最后,郑总在未来政府网站发展趋势探讨中表示,在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和建设网络强国的新常态下,政府网站将从1.0窗口时代华丽的转变为2.0平台时代,而且政府网站发展与社交媒体的关系也会日渐紧密。同时,结合国脉互联政府网站评测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十三五政府网站发展指引研究》,郑总表示,十三五政府网站发展理念将呈现集约化(资源集约、管理集中、业务集成)、场景化(个性化、人性化、智能化)、生态化(内容生态、服务生态、创新生态)。国脉将助力各位政府网站管理者、工作者共同推进全国政府网站普查工作,迎接"互联网+政务"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