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彤:解读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第二阶段工作
发布日期:2015-07-01
一个优秀的政府网站,要避免民众聚集于网络,而政府缺席;要避免出现社会热点事件时,公众围观,而政府旁观
进入6月份,首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第一阶段工作全部结束。在摸清底数后,目前已经进入以整改为核心的第二阶段。
此次普查从2015年3月开始,针对全国所有政府网站,对其功能、质量进行全方位检测和监督。这被称为针对全国政府网站的一场“大考”。
与之前的政府网站检查相比,此次普查的严格程度前所未有。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是此次普查工作的技术支持单位之一,该中心副主任张少彤说到,政府网站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服务民众诉求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则出现了诸多问题,“不查、不整改就不行了。”
“过去国家主管部门对政府网站的态度是树典型,指引发展方向。”他说,此次普查,重点转向“设置底线”:到8月份仍然不合格,将被通报曝光并关停。
五类问题是底线
政府网的建设和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效率低下、重复建设甚至不更新等状况,一直遭受诟病。此次普查的背景是什么?
张少彤:政府网站有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一些基层网站问题更多。比如出现了长时间不更新的“僵尸网”,还有推诿、不回复用户投诉咨询的现象等。
这些问题总结起来就是“四不”:内容更新不及时、信息发布不准确、互动栏目不回应、服务信息不实用。其背后是一些部门和人员的懒政、庸政作风。
这些问题无异于政府脸上的伤疤。在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牵头部署下,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政府网站普查,旨在提升其信息发布、互动交流、便民服务的水平,维护政府公信力。
目前普查进展如何?下一步的重点是什么?
张少彤:2015年3月开始摸底,国务院办公厅在全国建立了一个政府网站普查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务院各部门和省市县三级3800多家办公厅(室)作为组织单位,负责本地区本系统政府网站普查的进度。
6月份进入整改阶段,很多地方加强培训和自查。8月份以后,只要存在站点无法访问、网站不更新、栏目不更新、严重错误和互动不回应这五项中的任何一个问题,网站就将被判定为不合格,需要关停整改。
网站与业务部门脱节
目前政府网站哪些问题比较普遍,哪些问题比较严重?
张少彤:网站信息的更新、栏目的互动是比较突出的问题。2014年底,我们对几个省政府网站进行过抽样调查,发现一年不更新信息的县级部门“僵尸网站”,比例曾达20%左右,存在较多栏目不更新的政府网站比例甚至超过40%。甚至有十几年从未更新过的网站。
一些网站即使设立了交流互动栏目,也不能及时回应民众的咨询,甚至有几年都不答复的情况。有个地方的工商局网站,现在还存在个体工商户的年度验照和企业年检的服务页面,而这个事项在2014年3月已经取消。
造成“四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在整改阶段解决这些问题?
张少彤:造成网站“四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网站与业务部门脱节,只是由技术部门维护。
信息更新显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态度和管理问题,因为领导重视程度不足,有些网站在建立后就处于无人管理、无人问津的状态。有些县在建站的时候一次投入二三十万元,再没有后续经费。
从比优点多到比缺点少
此次普查采用什么样手段进行监测和监督?与以往的政府网站检查工作有哪些不同?
张少彤:监测包括机器扫描和人工检测两个部分,机器扫描是通过设定的软件程序,对所有政府网站进行自动检测,十几天一个周期,主要针对站点无法访问、网站不更新、断链、死链,以及栏目不更新等问题。
在软件检测的基础上,进行更详细的人工检测。比如服务事项的收费标准是否准确,答复是否及时等。
以前地方政府对网站的重视程度有限,而此次普查的第一步就是明确“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制度。以前是媒体曝光后再整改,而现在首先要自查,省市县的组织单位是第二道防线,相关组织单位要对辖区内的网站定期巡检,到第三步就是国家层面的通报。
此次普查确立了底线思维,要求守牢底线,把基础做好,不能片面追求政绩。以前的评估是比谁优点多,今年的普查工作是比谁更务实、缺点更少,确保优点不会退化成“花架子”。
在普查的评定标准中,特别提出每个网站必须开设咨询互动类栏目。互动的诉求和答复,向来也是民众最为关注的焦点,此次普查对此有什么改进和推动?
张少彤:互动的确是政府网站的一个薄弱环节。网站实际只是受理和反馈的渠道,民众的提问很多事关具体业务,需要业务部门来解答,这就需要网站与业务部门有联动机制。这是下一个阶段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以前政府网站多数放在信息化部门,更多是从技术层面上进行推动。此次普查特别将负责部门确定为地方的办公厅(室),就是考虑其综合协调能力更强。
优秀的政府网站,要避免民众聚集于网络,而政府缺席;避免出现社会热点事件时,公众围观,而政府旁观。这次网站普查就是要在消除这些表面问题的同时,倒逼政府改革,加快职能转变,提高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