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跨境电商将平台化
摘要:2013年,对跨境电商行业来说,注定不平凡。在出口总体疲软的大背景下,跨境电商行业快速的增长引起了各界关注。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各地方政府也频频抛出橄榄枝......
2013年,对跨境电商行业来说,注定不平凡。在出口总体疲软的大背景下,跨境电商行业快速的增长引起了各界关注。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各地方政府也频频抛出橄榄枝,跨境电商这支一直默默前行的大军一时间备受关注。该行业也从灰色地带逐渐被纳入到规范的行业运营体制中。
会上,研究对外贸易的学者及数家跨境电商领先企业认为,跨境电商将迎来一个真正的辉煌时代,而平台化则是大势所趋。
纳入传统贸易名下
跨境电商是电子商务在外贸业的应用。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物流日益便捷,B2C模式发展迅速,国内供应商开展业务不再是单一依赖B2B模式,而是与国外客户直接对接,满足客户的碎片化要求。
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司长李晋奇今年6月份曾对媒体表示,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30%以上,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在一般货物贸易出口中所占比例正在逐年加大。而根据《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2年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大关。
“互联网使得从事外贸的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外贸零售正在改变全世界的外贸格局。”关注电子商务发展十余年的首都对外经贸大学教授王健在会上表示,中国是生产制造大国,外贸电商每年超过30%的增长意味着中国制造的产品尚未失去竞争力。
他补充道,前几年政府未干预跨境电商行业,外贸电商绕过去了政府的监管,也是外贸电商行业发展快速的重要因素。
早在2006年,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便在中国浮现,并背靠这个生产制造大国迅速蔓延扩展。数年沉淀后,该行业链条日趋完善,但价格乱象等发展过程中呈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一习惯了自由发展的灰色行业迫切需要建立合理的行业管理机制。
10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务院《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进行了定义,建立了相适应的检验监管模式,并包括支持企业正常收结汇鼓励银行和支付机构为跨境电商提供支付服务等一系列具体的支持政策。
王健认为,下一步,政府会强化对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监管,并将其阳光化。“政府会以最小的代价将跨境电子商务归到传统贸易名下。”
平台化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在中国4000万家中小企业当中,有近500万家专注于外贸出口业务,而这500万家企业创造的出口额占中国外贸出口总额的60%以上。
在跨境电商的大潮下,不少传统贸易企业纷纷迈入该行业。现场一位来自广州的手袋厂家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除了传统的网站,他们今年也建立了自己的电商网站。除此之外,也利用一些电商平台网站售卖产品。
对于未来外贸电商的营业模式,王健认为平台化是趋势。“外贸平台电商比独立电商更稳定。”
范劲锋虽然相信平台化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会成为主流,但并不确定未来何种经营模式才会稳定下来。他感慨,电商行业变化太快。
王健表示,10到20年后,跨境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才会稳定下来,企业才会长期存在和发展,而现在经营模式并不确定,这对政府的监管提出了挑战。“公共平台需要与私营部门合作,而第三方准公共服务平台的认定及监管模式也需要变革。”
而在王树彤看来,品牌乏力的现象将得到改变,跨境电商的品牌化也将成为必然。“率先在客户体验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品牌,才是有远见的企业。未来,企业必须对一些订单说no,要容忍一段时间的交易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