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得学院

首页 > 泰得学院 > 网站建设百科 > 政府|企业百科

六安市人民政府网

摘要: 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现辖寿县、霍邱、 金寨、霍山、舒城五县和金安、裕安两区,设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和市承接产 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全市156个乡镇、8个街道、92个城市社区、2081个村民委员会

    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现辖寿县、霍邱、 金寨、霍山、舒城五县和金安、裕安两区,设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和市承接产 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全市156个乡镇、8个街道、92个城市社区、2081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17976平 方公里,居全省第一。总人口710.3万人,居全省第二。有29个民族,以汉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占0 .7%,以回族居多。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GDP)918.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8.8亿元、第 二产业增加值423.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96亿元;财政收入112.4亿元。

    远在新石器时代,六安就有人类活动。上古时,这里是偃姓皋陶部族活动和聚居地。"皋陶卒,葬之于六(音lù)。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故六安又称"皋城"。至西周,境内形成英、六、蓼、群舒诸方国。春秋、战国时期属楚。秦属九江郡。公元前 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袭至今(2006年发掘的双墩一号汉墓被评为当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三国时由魏控制。两晋时,分属豫周的安丰郡,扬州的淮南郡、庐江郡。隋时,分属淮南郡和庐江郡。唐时,分属寿州和庐州,其间置舒城县和盛唐县。两宋时,大致与唐相当。元末,始设六安州。明时,北属寿州、南属六安州。清初,属江南行省右布政使司所辖的寿州和六安州。江南行省改为江苏、安徽两省后,属安徽省凤颍六泗道的六安州。中华民国初年,寿县、霍邱属安徽.
    六安地区工业基础薄弱,民国前期,多为手工业匠铺和作坊,主要产品为土陶、土纸、土纺织品、针织品、铁锅、糕点、白酒、蔑席、纸伞、黄烟、铁竹木农具。
1949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194万元(1980年不变价,下同),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8%。1952年工业总产值达4153万元,比1949年增长89.3%,其中轻工业增长93%,重工业增长24%。 1956年,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实现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改造,同时继续兴办一批地方国营企业。195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8373万元。1959年,工业总产值为18160万元,比1957年增长1.27倍。其中重工业比重由1957年的12.5%,上升到28.24%。
    1962年,工业总产值降到10670万元,196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1597万元,1985年,六安有工业企业2418个,全年实现工业产值98907万元,比1949年增长44倍,占工农业总产值37.97%,上缴利税8227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226个,产值50622万元,占全部工业产值51.18%;集体所有制企业2192个,产值27872万元,占全部工业产值28.18%。全民和集体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1990元、4038元;固定资产原值分别为53646万元、13293万元;固定资产净值分别为39062万元、10161万元;定额流动资金年平均余额分别为11327万元、6132万元。
    1949年以来,六安地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1985年,已有10多个工业门类,35个行业,初步形成以电力、化工、机械、食品、建材、纺织等骨干行业为主体的地方工业体系。轴承、手扶拖拉机、机制纸、棉纱、麻袋、白厂丝、丝绸织品等产品,在全省同行业中,均占有重要地位。1979年—1985年有7个产品,获部优产品称号;有29个产品获省优产品称号;有27个产品销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六安工业经济迅猛发展,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770户,比上年增加98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54.8亿元,增长17.7%。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57.2亿元,比上年增长20.2%;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97.6亿元,增长16.0%。
    六安市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ah.gov.cn/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