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得学院

首页 > 泰得学院 > 网站建设百科 > 专业名词百科

可穿戴设备

摘要: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

  存在的问题:

  1、价格昂贵。Google Glass售价高达1500美元;Nike+ FuelBand SE售价为149美元;阿迪达斯即将推出的安卓系统智能手表售价399美元。

  2、电池续航时间短。普通的智能手表电池使用时间在24小时左右,如果开启更多功能耗电量会增加,这样使用者不得不每天充两次电才能正常使用。

  3、不能独立使用或功能不全。很多智能手表的功能需要搭载手机才能够使用,消费者不禁要问:那还用它做什么?

  可穿戴设备多以具备部分计算功能、可连接手机及各类终端的便携式配件形式存在,主流的产品形态包括以手腕为支撑的watch类(包括手表和腕带等产品),以脚为支撑的shoes类(包括鞋、袜子或者将来的其他腿上佩戴产品),以头部为支撑的Glass类(包括眼镜、头盔、头带等),以及智能服装、书包、拐杖、配饰等各类非主流产品形态。可穿戴设备将人与互联网连接的更加紧密,个人隐私也将受到极大的挑战。人类即将迎来大数据时代,但在大数据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隐私保护问题越来越担心 。

  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增强,可穿戴设备强化了这种依赖性,当到处印刻着健康指数、行为习惯、生活偏好和工作履历痕迹的时候,个人隐私泄露的危险大大增加。毫无疑问,可以获得的个人数据量越多,其中的隐私信息量就越大。只要拥有了足够多的数据,我们甚至可能发现有关于一个人的一切。我们知道,互联网将每时每刻都释放出海量数据,无论是围绕企业销售,还是个人的消费习惯,身份特征等等,都变成了以各种形式存储的数据。大量数据背后隐藏着大量的经济与政治利益,尤其是通过数据整合、分析与挖掘,其所表现出的数据整合与控制力量已经远超以往。

  产品尚处同质化状态

  在消费者正投身热潮的同时,IT厂商们却在为同类产品的竞争而伤脑筋——同一形态或相同功能的可穿戴设备,难以突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面临的同质化。总结眼下市场上几款品牌智能手环的核心功能,基本为:监测运动+监测睡眠+其他几个可有可无的功能。此外,还有应用缺乏、电池续航时间短、弯曲类玻璃屏幕制作存在材料和技术工艺方面的困难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有消费者抱怨智能手环的外形不贴合手腕,也有人抱怨塑料材料引起皮肤过敏。

  徘徊在市场边缘的消费者质疑: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眼下还说不清,再附加上可穿戴设备,人的健康真的不会受到影响吗?就这一问题,记者特地请教了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教授胡波。胡波介绍说,智能手环是通过传感器把脉搏压力、温度等身体信息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通过电磁波发射给手机等数据终端。因为发射距离短,所以信号强度比手机接收和发射的一般信号要弱,辐射相对也就更弱。心电测量仪之类的设备是通过芯片接收心脏细胞产生的微弱电信号,该过程中并不产生电磁波。脑电波测量也类似。

  为什么他们都惦记着瓜分可穿戴设备这块“蛋糕”而惟独没有亲身做蛋糕的举动?有业内人士分析,每个互联网大佬都心怀“大数据”的美梦。“软件+硬件+云”几乎是所有可穿戴系的标配,怀揣大数据梦的大佬们其实惟独想拽走那朵“云彩”而已,并希望它只飘在自己的头顶上。未来,可穿戴设备最可能大有作为的也许是在医疗健康和安保领域。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希望实现的莫过于:机器和技术隐形,科技真的能够使生活更美好。

 

展开